“变化太大了,让人深感欣慰。”春节前,在广东务工的李先生回到家乡,一系列的变化让他喜出望外,“城市的通行秩序比以前好了,车主主动礼让行人,行人也少有乱穿马路的。乡村变化更大,条件设施比过去提升不止一个档次。”
变化源于达州聚焦民生难点痛点,持续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2020年,我市把“走群众路线”根植于整治活动全过程和各环节,主动回应群众痛点难点,逐个解决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问题,全面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和质量。
广征民意找问题
全方位推动民生民利问题和管理服务问题解决,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关键在于问需于民,找准群众“需求”。
2019年12月,我市启动了“大梳理、大走访、大调查、大征集”活动,综合运用传统渠道、走访渠道、统计调查、新媒体等手段全方位“问需于民”。2020年,全市共收集群众诉求25.1万余条,一大批群众最想说的话、最想办的事被全面真实地收集上来。
活动中,我市始终坚持精准思维,划小作战单元,根据各自筛选出的群众诉求,选择不同重点问题进行整治,让集中整治事项更加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按照“公开征集、层层筛选、分步评审”的方法步骤,将群众反映最集中、最强烈,同时又最关心、最盼望解决的重点诉求问题,通过分类甄别、全面评估、公开评议、集体研究等程序,纳入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予以实施,确保整治事项符合群众“胃口”。
经过层层筛选,最终明确了“村道公路破损影响通行”等10件事作为2020年度中心城区集中整治的10个事项。
整治中,我市将此前收集的每一条群众诉求,按市县乡三个层级分别建立台账,分为立即解决、限期解决、分期解决、政策限制4个大类,分层分级进行交办,分类明确办结时限。
制定出台活动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整治标准、具体要求,将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县(市、区)、市级有关部门目标绩效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
2020年,全市共收集群众诉求25.1万余条,共解决反馈群众诉求25.1万余条,办结率100%,满意率99.87%。
实干实效赢民心
农贸市场环境脏乱差,是群众感触最直接、诟病最深的事项之一。我市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强力推动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
通过完善消防、管网、线路、设备,优化布局,强化管理,升级改造后的西晶农贸市场环境整洁、井然有序,蔬菜、水果、鲜肉等分区合理。如今,中心城区已有10个农贸市场完成改造,这一惠及民生的“菜篮子”工程赢得了群众的交口称赞。
2020年,通过开展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活动,达州中心城区共修缮破损村道113.9公里;排查物业服务小区259家,发现整改问题356个;新增公办幼儿园13所,新增公办学位4180个;实现中心城区行政村垃圾收集转运体系全覆盖;规范劝导清理游摊、骑门摊61940起,清理车载果蔬占道3682起,整治查处夜间露天烧烤、大排档867起;研究不动产登记遗留问题项目138个,完成首次登记117个;全面完成“农村饮用水设施运行维护不到位”整治;43个乡镇(街道办)新建改建各类路灯9235盏,实现中心城区场镇路灯覆盖率100%;取缔校园周边50米内的游摊小贩。
一桩桩、一件件,整治活动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从群众角度出发解决问题,以实干实效赢得民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罗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