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强,则产业强,则城市强。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着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尽管面对“疫情”这道加试题,达州市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仍然坚持推动质量提升行动。各成员单位携手同心,在各领域发挥专长,在质量提升工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产品质量明显提升
在农产品质量方面,我市大力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一方面抓产品提升,一方面抓监督执法,使我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长期保持稳定向好态势。截至目前,达州及4个县(市、区)保持“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县)”称号。宣汉县在全省第一批建成国家美丽乡村标准试点。达川、宣汉、渠县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渠县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5个县(市、区)获评“2019年度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在工业产品质量方面,我市继续严格监管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在今年的省、市、县三级“双随机”抽样检测过程中,我市工业产品与农产品不合格率均不足2%,产品质量稳中向好。住建工程项目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还达到了监督覆盖率与竣工合格率双100%的亮眼成绩。
助力品牌建设打造
推动“质量强市”建设,要求产品“合格”,更要求产品“优质”。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市持续推进高新产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形成高技术产业引领工业发展新格局。同时,不断加大对品牌企业的扶持、保护和宣传力度,培育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达州造”,不断提升“达州造”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市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不断鼓励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2020年,新增3家企业取得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通知书,成功打造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巴山食荟”。商标品牌培育成效明显,全市现有有效注册商标21924件,新增3510件,居全省第8位。累计培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驰名商标7件、有效发明专利232件。
达州经开区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打造以玄武岩纤维、微玻纤维为特色的“中国纤谷”和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为主的“秦巴智谷”。在全市范围内,共拥有全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1个、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个、高新技术企业6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19家企业分获“四川省诚信示范企业九鼎奖”“四川省诚信示范企业”称号。川东电缆3项环保类企业标准技术指标领先西南地区。达州海螺水泥获评省级“绿色工厂”示范单位。达钢集团主持或参加国家标准制定3项。达优机械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个,兑现奖金100万元。达州部分企业用自己过硬的产品质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在检验检测机构方面,位于我市的天然气国检中心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建成,富硒省检中心已通过省市场监管局验收,综合检验检测能力领先川东北,这些机构将在专业领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市场环境更加优质
“质量强市”不仅是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等硬实力的提升,关乎群众日常生活的消费质量、服务质量、人居环境质量也是“质量强市”软实力的一部分。
我市各部门也在这方面苦下功夫。以2020年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专项行动为抓手,市市场监管局创新开展食品安全“您点我检”活动,邀请消费者代表、政风行风监督员和媒体代表抽检食品20个品种20个批次。该局还建立健全消费纠纷在线解决机制,推进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打造示范街3个、示范景区4个、示范店286个、示范企业9个,组织创建“放心超市”,让消费者消费更安心。在“昆仑2020”“奋进”系列专项行动中,我市公安机关共侦破销售伪劣产品案、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等相关刑事案件17件。市税务局积极推行网上办、融合办、预约办、延期办、热线办、帮你办等“非接触式”办税举措,推动政务服务更便捷高效。在人居质量方面,我市相关责任部门紧盯大气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定期监测并加以改进,让我市的生态环境更绿更蓝。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市将继续强化纵横协同,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效能,架好省与县质量发展工作这根梁,共同推动达州市质量强市建设。继续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争创区域质量品牌集聚区。在2021年,力争创建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3个,国家级有机产品示范区1个,省级有机产品示范区2个。推进达州高新区国家节能标准化试点、开江“小城镇建设”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宣汉“巴山大峡谷服务标准化试点”国家级试点项目建设。培育“开江银杏基地”“达川乌梅”“市民营经济服务中心”等省级、国家级标准化项目。指导万源创建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高标准完成国家级第三批“百城千业万企”质量对标达标试点城市创建。(刘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