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区江陵镇位于达州西部,与巴中市平昌县元石镇、白衣镇毗邻,与达川区堡子镇、道让乡接壤,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有21个村(社区),腹地广阔。巴河穿江陵镇而过,将小镇一分为二,形成了独特的天然半岛。
近日,记者走进江陵镇,感受当地交通和产业发展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一桥改变两岸交通状况
66岁的李光发是半岛上武滩村的村民。受巴河的制约,他家祖祖辈辈赶场、看病都需要坐船过河,出行不易。全村经济发展也受到影响。
“我们家就住在岛上,祖祖辈辈去镇上都得坐船过河。以前,一个人一个来回就得花4元钱,每个月我要花80元左右的船费,一家人的过河费用加起来,对农村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现在,政府收购了渡船,不让我们自掏腰包,坐船免费了。”李光发告诉记者,和他一样生活在岛上,享受免费渡船的,还有沿河村、棋盘村、武滩村数以千计的村民。
“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要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为了彻底解决巴河两岸群众出行难问题,去年3月底,通川区组织修建江陵巴河大桥,目前正加紧施工,力争2020年上半年竣工通车。”通川区江陵镇党委书记黄清平告诉记者,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巴河大桥建成后,将圆全镇数代人的“修桥梦”。
记者一行来到江陵巴河大桥建设现场看到,大桥4根桩基浇筑已经完成,有三分之二已露出水面。据了解,江陵镇巴河大桥是通川区重点项目,起于江陵镇白花地,跨巴河止于江陵镇沿河村,全长1167.5米,桥宽12.5米,建设工期760天。江陵巴河大桥的建成通车,将会彻底改变巴河两岸人民的生活交通状况,切实提高江陵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近年来,江陵镇硬化村组道路42.98公里,村级道路建设不断提速,群众出行越来越方便。随着巴河大桥、江元公路、与204省道连接线的开通,在未来2到3年内,江陵镇必将成为通川北部最重要的交通节点之一。”黄清平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秋天,正是猕猴桃上市的时节。在通川区江陵镇千宁村的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里,密密麻麻的猕猴桃藤叶覆盖在棚架上面,圆润饱满的红心猕猴桃一个紧挨着一个挂在枝头,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们千宁村红心猕猴桃种植基地一期占地90余亩,由于气候条件优越,水肥条件恰到好处,今年猕猴桃成熟较早,产量3万余斤,汁甜味美,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已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二期正在建设,总面积共486亩,全部投产后,预计收入上百万,将实实在在地带动千宁村村民脱贫致富。”千宁村村委会主任伍德斌介绍猕猴桃收成情况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据了解,江陵镇正按照“一村一品”规划,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大力发展千宁猕猴桃、和平青脆李子、蹬子柑橘、集山葡萄、新农芦笋、石楼花椒等产业,突出绿色、生态、高效农业特色产业,推进种养植基地与农绿特产品加工基地配套建设,扩大品牌效应。同时,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建设农绿特色食品加工基地,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
近年来,江陵镇457户1389人贫困人口的“一超六有”全面达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同时,成功创建省级“四好村”1个、市级“四好村”1个,区级“四好村”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