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木镇太阳山村是达川区东部片区的一个小村落,距达川城区45公里,距场镇8公里,交通偏远闭塞,荒山多、耕地少。全村192户805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户180人,是当地有名的后进村。
2015年,达川区人武部派出得力干将龚军毅,到该村先后担任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工作队队员。
任命大会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不辱使命,不负组织重托,在职一天,就为老百姓多办一件事,不打赢脱贫攻坚战,我将不胜不归。”他没为自己留退路。
他心里装着群众,愿意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今年是他下派该村的第5个年头,驻村期间两次到期轮换,但为了脱贫事业的连续性,他都选择了继续坚守。
“我们能吃上自来水,不能忘了龚书记”
人畜饮水困难,是太阳山村很多群众的一块心病,一遇旱情,村民就只能挑水吃、背水吃。刚下派的龚军毅第一件事就是逐户走访,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走访中,村民反映最多的就是吃水难,龚军毅定下了第一个行动计划。不久,他就将太阳山村村民吃水难的解决方案呈到了区人武部领导的面前,得到了区人武部领导的大力支持。项目资金到位后,为解决好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设施而非贫困户未安装的矛盾问题,区人武部还配套项目经费8万元,派来30余名专业技术民兵支援,在龚军毅的带领下,连续奋战,按时按质高标准完成了任务。
如今,太阳山村家家户户一拧开自家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就哗哗流入水缸。“我们连做梦都想要吃上自来水。”提到村里的自来水,六组80岁的老干部老党员肖家富依然激动不已,“我们能吃上自来水,不能忘了龚书记!”
“太阳山村经济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龚书记”
“我之前就养了几只羊,龚书记到来后,就动员我扩大规模,帮我办理了无息贷款,申报了奖补资金,今年收入预计能达5万元以上,明年我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老党员曹成忠信心满满地说。
肉牛养殖户徐学辉前几年养牛不仅没挣钱,还亏损。“刚开始那几年真的很难,一没技术二没资金,是龚书记帮我办理的无息贷款,陪我一起上养殖技术课,今年,我只算卖牛犊就能挣20万。”他说,自从龚军毅来了以后,整个村的经济都被盘活了。
据统计,龚军毅先后帮助太阳山村37户贫困户办理小额信贷185万元,培育发展农业种养专业合作社5个,吸纳本村会员117人,种植脆红李370亩、无花果100亩,水产养殖60亩、肉牛养殖150余头、养殖山羊100余头、养蜂280箱。吸引返乡创业农民工25名,55名贫困人口实现“家门口”就业,带动150余人增收致富。
“建档立卡时太阳山村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仅1720元,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19年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5600元,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太阳山村村委会主任赵成富说,“太阳山村经济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龚书记。”
初心不改,不胜不归
因工作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前年龚军毅出现了阵发性头痛症状,由于治疗不及时,如今落下了头痛病的病根。
“治病时,他天天念叨扶贫工作,有一点好转,就立马赶下去了。”妻子黎红埋怨道:“他都把太阳山村当自己家了。”
今年5月,当初一起下派的同志大多都已轮换,组织上考虑到龚军毅的身体,也准备轮换他回来,但为了脱贫攻坚事业的连续性,他毅然决然地继续坚持扎根扶贫第一线。
“太阳山村办公用房年久失修,长期漏雨,党群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龚书记多次向区人武部领导汇报,争取帮扶资金35万元,新建成了22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和1000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后来又争取来了路灯和文体健身器材。如今,村上不仅有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还有了健身活动场所,村道也宽阔整洁了。”村支书王恩国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开了话匣子。截至目前,太阳山村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房14户46人,住房重建39户,局部维修80户;硬化加宽村道2公里、院户路3公里、便民道1公里;打通生产瓶颈路9处,新建产业路2公里,治理河道1.6公里,治理垃圾场1300平方米,美化亮化村庄3公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只要还有一户未脱贫、还有一户群众不满意,我就不回去。”龚军毅在脱贫一线用毅力默默地践行着他当初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