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市府办〔2020〕1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细化工作措施,严肃工作纪律,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农业农村重点工作,切实弥补“三农”领域短板弱项,奋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止滑回升和全面小康。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发展包括国际农产品生产供应等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严峻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明确提出了“六保”任务,保粮食能源安全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将水稻、玉米、小麦三大主粮和猪肉作为必保农产品,为全国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根本遵循。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全力以赴抓好粮猪生产,切实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保质保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产业脱贫目标任务,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目标
2020年,全市确保实现粮食新增扩种面积11.5万亩,粮食种植面积达到846.9万亩,粮食总产达320万吨,确保实现“十四连增”。6月底前,力争80%以上新建养殖场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全年完成全市生猪出栏420万头目标任务。6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度及以前安排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以及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方案批复、备案工作,并尽快组织实施。5月底前,全面完成2019年省下达26.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中的29个项目工程;9月底前,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高标准农田项目。
三、重点工作
(一)抓好粮食扩面增产
1.分解下达粮食生产任务。压紧压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责任制,确保粮食扩面增产任务分解到乡村、落实到村组、明确到地块。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创建,重点培育一批粮食园区。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加强撂荒地治理,探索制定撂荒地复耕的激励措施,努力把“荒地”变“良田”,千方百计增加播种面积。县、乡、村三级要帮助不愿流转土地、因异地搬迁、因病因残等导致无力耕种的贫困户,积极组织代耕代种、集中种植,确保6月底前,能种而未种粮食的土地100%完成播栽,为实现粮食丰收、确保“不愁吃”奠定基础。
2.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继续组织开展好农资、农技、农机、助耕帮扶“四个服务”,确保春耕生产应播尽播、应种尽种。做好农资市场调度和储备调剂,多途径组织农资进村到社、入户下田,确保农资数量足、质量优。对流转土地种植粮食规模达到30亩以上的,按照种粮大户补贴政策予以补贴。大力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种粮主体,搞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力推进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订单生产等类型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科技服务,积极推广托管式、订单式服务模式,发展耕、种、收、田间管理等农事内容的全程服务。
3.严格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粮食补贴政策体系,在种粮普惠补助政策不变的基础上,探索完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地力保护措施严格挂钩制度,以粮食种植面积为依据发放补贴,让种粮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整合产粮大县奖励等粮食产业支持资金,提高补贴标准,加大对规模种植粮食的经营主体和实际种粮农户的补贴力度。
4.抓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加强气象监测预警,提前做好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应急应对预案,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抗灾夺丰收。切实抓好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监测预警,开展好专业化统防统治工作,尽力减轻病虫害损失,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二)抓好生猪恢复生产
1.分解落实生猪出栏任务。坚决落实好以生猪为主的“菜篮子”工程,将生产任务进一步落实到乡镇、村社、建设项目和养殖场(户)。统筹抓好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户恢复生产,认真梳理并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支持生猪稳产保供的土地、环保、财政、金融、保险等政策措施,推动新建规模场建设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加强对散养户的帮扶,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农户”和依托大型养殖场发展代养寄养,带动散户实行标准化养殖,加快恢复生猪产能。
2.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持续开展“大消毒、大培训、大宣传”行动,确保应免尽免、取得实效。集中开展违法违规调运生猪行为专项整治,发挥好高速公路临时检查站和非高速公路省际间临时检查站监管作用,全面落实重点关键防控措施,强化部门配合,形成联合监管高效合力,严防疫情风险传入。大力开展检疫出证工作大整顿,强化检疫出证账号管理,确保检疫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严格实行非洲猪瘟疫情报告责任制,对瞒报、漏报、谎报的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3.强化基层防疫技术力量。加强基层农业畜牧专业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确保人员、资金和设施设备配齐到位。加强生猪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场特别是农户养殖水平。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抓好疫病防控,着力补齐工作短板。
(三)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
1.加快推进2019年项目建设。切实抢抓工程进度,项目资金被整合的要安排其它项目和资金,确保全面完成下达建设任务。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认真开展竣工自查、请示验收、满意度调查、上图入库、资料完善归档、建立管护制度等相关工作。明确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纳入永久基本农田管理,避免“非粮化”和撂荒现象。
2.扎实开展2020年项目前期工作。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优先在“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开展项目选址工作,加快开展勘测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挂网招标等前期工作,统筹规划、连片打造1—2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片。结合当地农业产局布局,因地制宜推广粮经、粮经饲、稻渔等模式,严禁将高标准农田用于发展经果业或单纯地挖塘养鱼,严禁在坡度25°以上区域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严格按照3000元/亩的建设标准,全力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3.做好汛前基础设施检查修复。着力强化对堤坝、灌排渠系、机井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检查,加强隐患排查和整改,落实好农田防汛抗旱工程的清淤工作,及时修复农田水利灾毁设施,确保设施能用管用,切实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
1.抓紧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落实好项目推进政策,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确保扶贫项目按要求推进、按期完成建设。
2.开展产业扶贫指导服务。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通过组织班子成员包片、驻村农技员开展交叉督导等多种方式,逐村逐户督导产业扶贫工作。全面落实驻村干部、农技员农业产业发展帮扶指导职责;开展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贫困户生产技术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和产品营销,确保产品卖得出、卖得好。
3.完善利益增收联结机制。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推广“贫困户+龙头企业”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入股、订单生产、就业务工等方式,提高贫困群众参与度、受益度、收益度。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承担农业公益性服务项目,带动和引导贫困户参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持续增收。
4.管好用好产业扶持基金。把准政策要求,严格基金用途,规范资金使用,确保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或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产业;组织开展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建立、使用情况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套取、骗取产业扶持基金的,依法追缴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和达州高新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决策、要素保障、督促检查、考核奖惩,及时成立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乡镇和部门为成员的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牵头抓总作用,加强工作对接、信息沟通和组织协调;农业农村、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规划等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强化工作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督导检查。各地要围绕“粮猪生产、农田农业项目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等工作推进情况,组建工作督导组开展基层蹲点督导,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问题。各项目推进工作专班要实行“每周一调度、每月一通报”,对未完成的项目逐一分析问题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倒排工期,确保项目进度“赶上来”。
(三)加强项目考核。市政府将粮猪生产保供、高标准农田和农业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达州高新区政务目标考核内容,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将对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并取消涉农工作考评和奖励资格。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7日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