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务公开>政府公报>2020年>第10期>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达市府办函〔2020〕8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达州高新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在乐山市举行。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实施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履行备战工作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抓好组队、训练、经费保障等工作,确保备战工作顺利进行。
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9月10日
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实施方案
四川省运动会是由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全省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体育盛会,每四年举办一届。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将于2022年7月—8月在乐山市举行。积极组团参加这次盛会,不仅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体育强省工作部署,推动全市体育事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宣传达州、展示达州形象的重要平台。为扎实做好参赛工作,推动我市竞技体育快速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拓创新,拼搏进取,勇攀高峰,再创辉煌。
二、参赛项目
根据《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结合我市实际,拟参加田径、游泳、篮球、足球、女子曲棍球、体操、艺术体操、柔道、沙滩排球、射箭、跆拳道、举重、网球、拳击、武术套路、武术散打共16个项目的比赛。
三、目标任务
力争代表团金牌数超33枚,全省排名较上届有所提升;力争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四、参赛方案
(一)组团办法
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级负责,承担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参赛任务。各级文化体育旅游部门负责各项目组队训练工作,各级教育部门负责各参赛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各级政府、部门及相关学校组队训练参赛任务分解表详见附件2。
鼓励民办学校和社会团体组队代表达州市参赛,其获得奖牌后的奖励与布点单位享受同等待遇,所获奖励经费划拨至参赛单位(民办学校或社会团体)。各参赛单位按照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
(二)任务分配
各责任单位要科学谋划,抓好队伍梯队建设,及早完成组队、训练、参赛工作,具体任务分配如下:
市业余体校:金牌20枚、银牌15枚、铜牌15枚。
通川区: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
达川区: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1枚。
万源市:银牌1枚、铜牌1枚。
大竹县: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1枚。
渠 县:金牌9枚、银牌6枚、铜牌6枚。
(三)工作要求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各承训单位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优秀运动员进行集中训练,达到出人才、出成绩、宣传达州、展示达州形象的目的。相关单位要及时拟定参赛方案,确定各项目主管教练,选拔优秀体育人才,安排专项经费预算,落实训练场地、专业体育器材,明确目标任务,签订奖惩合同,早组队、早训练,确保达州市代表团在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
各项目的选材工作要顾全大局,互相支持,共同配合,要以输送为第一要务,想方设法理顺输送渠道,积极主动向省级体育运动学校和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要立足现实,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练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注重科学选材、科学管理、科学训练。各项目主教练须根据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各项目竞赛规程要求,确定好年龄布局,细致、准确地采集运动员信息,做好运动员注册工作,保证运动员顺利参赛。各项目负责单位在组队、训练中,可采取分任务承包到队(组)、到人,签订合同,有奖有惩的方法,充分调动教练员的积极性,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在竞赛规程许可的情况下,各项目参赛队可冠任何单位、企业的名称,但在报名单和运动服胸前必须冠以“达州”二字。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文体旅游、教育、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负责同志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市文化体育旅游局选调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参赛具体事宜(名单见附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领导,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早组队、早训练、早出成效。要对本辖区内的参赛单位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支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做好各项保障工作。
根据《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令第15号)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体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川办发〔2012〕76号)有关规定,各级财政要保障省运动会备战工作所需经费,确保代表队正常训练、参赛。
市文化体育旅游局负责备战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参赛队伍的管理,抓好代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严明组织纪律,强化安全教育、反兴奋剂教育和医务监督,并加强对教练员训练计划的检查和训练工作的监督。负责运动员的注册、训练、比赛工作;负责各项目集中训练地点、场地、器材、教练等的联系、组织和安排;负责对承训单位训练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负责省第十四届运动会参赛运动员的选拔及队伍组织;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举办的各类比赛,检验训练效果,确保取得优异的成绩。
市教育局负责督促学校按照相关文件将承担训练任务的体育教师课外训练纳入教学工作量,督促学校加强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升运动员文化学习质量,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人才。
公安部门负责备战运动员的户籍、身份证办理工作,督促指导承训单位做好安保工作。
市业余体校、各布点单位负责建好运动员健康档案,定期安排运动员体验,并结合项目特定,为全体教练员、运动员统一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各相关部门及参赛单位,要通力协作,切实解决好运动队的训练经费,添置必要的器材设施,组建专业医疗服务团队,保证运动队日常训练的顺利进行。
(二)强化各级业余体校建设。大胆引进高水平优秀教练,市业余体校专职教练员不少于30人,各县、市、区业余体校不少于5人。同时,努力加强体校阵地建设,切实解决“有牌无校”的问题。
(三)实行主教练负责制。各参赛单位要选拔思想品德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的同志担任主教练。既要注重目标管理,也要注重过程管理。在训练中要贯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科学的大运动量训练”原则,注重实效性和系统性。同时,加强医务监督和安全教育,强化运动队的作风建设,着力培养运动员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精神,力争在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上取得运动成绩和体育道德双丰收。
附件:1.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领导小
组名单
2.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项目任务
分解表
附件1
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
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丁应虎 市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张晓东 市政府副秘书长
陈 军 市教育局局长
李 敏 市财政局局长
李冰雪 市文体旅游局局长
成 员:李 森 市公安局副局长
杨明军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吴 亮 市文体旅游局四级调研员
袁 安 通川区政府副区长
蒋丰泽 达川区政府副区长
张 旭 万源市政府副市长
李均林 宣汉县政府副县长
顿儒萍 大竹县政府副县长
王 欢 渠县政府副县长
陆世斌 开江县政府副县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市文体旅游局、由吴亮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教育、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市业余体校、市体育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附件2
达州市代表团参加四川省第十四届运动会项目任务分解表
序号 | 牵头部门 | 布局项目 | 内容 | 责任单位 | 备注 |
1 | 市文化体育旅游局 | 田径、游泳、女子曲棍球、篮球、足球、体操、艺术体操、沙滩排球、柔道 | 与达州市第一中学校承担田径(部分组别)、游泳(甲、乙组)、女子曲棍球(甲、乙组)、女子篮球(甲、乙组)、男子足球项目;与通川区第一小学承担女子曲棍球(丙组)、男子足球(五人制);与市高级中学承担田径(部分组别)、男子篮球(甲乙组和男子三人制)、柔道项目;与通川区第二小学承担体操、艺术体操项目;与通川区第一小学、第八小学承担女子篮球(丙组);与通川区第八小学金兰学校承担游泳(丙、丁、戊组)项目;与达州中学承担田径(部分组别)、女子足球(甲乙丙组)、三人制篮球(女子)项目;与达川区逸夫小学承担女子足球(五人制)项目;与达川区第四中学承担沙滩排球项目;与万源文教示范幼儿园、万源市太平镇宇多幼儿园承担体操戊组项目。与大竹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共建举重项目;承担网球(部分组别) 。 | 达州市业余体育学校、达州市第一中学校、达州中学、通川区文化体育旅游局、通川区教科局、万源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万源市教科局、达州市高级中学、通川区第一小学、通川区第二小学、通川区第八小学、通川区第八小学金兰学校、达川区文化体育旅游局、达川区逸夫小学、达川区教科局、达川区第四中学、万源市文教示范幼儿园、万源市太平镇宇多幼儿园。 | |
2 | 通川区政府 | 射箭 | 通川区文化体育旅游局与通川区第八中学校承担射箭项目。 | 通川区文化体育旅游局、通川区教科局、通川区第八中学校。 | |
3 | 达川区政府 | 跆拳道、女子 足球 | 达川区文化体育旅游局与达川中学承担跆拳道项目、与达川区逸夫小学承担女子足球(五人制)项目。 | 达川区文化体育旅游局、达川区教科局、达川中学、达川区逸夫小学。 | |
4 | 万源市政府 | 拳击 | 万源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与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承担拳击项目。 | 万源市体育发展服务中心、万源市教科局、万源市职业高级中学。 | |
5 | 大竹县政府 | 网球、举重 | 大竹县文化体育旅游局与四川省大竹中学承担网球项目;大竹县文化体育旅游局与市业余体校、大竹县第二中学承担举重项目。 | 大竹县文化体育旅游局、大竹县教科局、四川省大竹中学、大竹县第二中学。 | |
6 | 渠县政府 | 武术散打、 武术套路 | 渠县文化体育旅游局与渠县崇德文武学校承担武术散打、武术套路项目。 | 渠县文化体育旅游局、渠县教科局、渠县崇德文武学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