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机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重要政治责任,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环保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一把手牵总抓、分管同志负责抓、业务科室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8月31日,该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张秦说,为做好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市工商局7月中旬召开了环保专题民主生活会,并下发了10多个指导文件,进行了20次以上的检查督导,制定了《环保工作责任清单》《自查问题整改清单》《迎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方案》,签订环保责任书,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在环境保护涉及市场准入、企业信用监管、失信企业联合惩戒、重点商品抽检、市场监管执法、查处无照经营等方面,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商事制度改革的要求,对涉及环保的市场主体,严格规范注册登记程序,依法核发营业执照,并对须前置审批的,严格审查证件。对未取得前置许可审批的不予注册登记,对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企业法定代表人,依法严格限制其3年内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对因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或国家产业政策、政府决定关闭的企业,依法依规责令其办理经营范围变更或注销登记。
该局还要求涉及环保许可的市场主体,将其许可证在国家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四川)予以公示。同时还通过第三方专业市场管理等模式,加大星级农贸市场考核力度,深入推进“五治”工程,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靶向式”抽检涉及环保的商品,会同相关部门强化涉及环保无照经营监管,规范市场主体交易竞争行为。通过开展红盾春雷行动、红盾网剑行动、暖冬行动、双打双保、联合执法等专项行动、专项整治技术落后、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经营行为,清理控制污染环境的源头。近3年来,全市查处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无照经营案件共38件,罚款45.19万元;检查涉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市场主体2万余户次,受理涉及环保的消费投诉26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3万元;开展涉及环保的农资、成品油、钢材等商品质量抽检800余批次,查处销售不合格商品案件300余件,罚款150万元。今年1—7月,全市新设立经营范围涉及环保的企业725户、累计达8705户,累计注销登记287户。
张秦表示,目前,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面临着“先照后证”配套制度不健全、“谁主管、谁监管,谁审批、谁监管”落实不到位、部门间涉企信息不畅通、无证无照经营查处职责不明晰、农贸市场整治效果不稳定等困难和问题。下一步,将围绕“一条主线”,大力推广应用省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及监管协作平台,积极推进涉企数据归集、交换、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深入开展“普法进民企”活动,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年报公示、即时信息等关口,依法处置“死户企业”和“空壳公司”,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强化监管执法和消费维权“两大拳头”,认真落实国务院刚刚颁布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对擅自从事须经许可方可经营的项目和依法应当取得环评文件的,及时抄告行政许可和行业主管部门。严厉打击涉及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生态条件。将涉环企业作为定向抽查对象,开展成品油质量监管专项整治,积极创建放心舒心消费城市。
狠抓“市场主体、商标品牌、干部队伍”三项建设。充分发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牵头作用,促进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一批引领技术创新、适应绿色发展的企业。指导帮助企业注册商标,争创驰名、著名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抢占绿色“制高点”,推动产品“走出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追究等制度,积极担当环保政治责任,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全面小康作出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新的更大贡献。(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