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来,开江县结合县情实际,通过创新工作思路,搭建新型就业平台,从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有效促进政策落实,有力对冲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确保就业工作惠及企业和就业困难人群,为全县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一、开发公益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开江县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及就业创业工作需要,由县人社局等5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有关就业工作的通知》,根据我县实际,开发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疫情监测、防疫宣传、社会工作等720个临时公益性岗位,过渡安置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720人,每月补助500元。这一举措既安置了就业困难群体的过渡性就业,又充实了疫情防控的基层力量,保障了疫情期间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为全县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二是岗位兜底安置就业。县人社局、财政局制定了《开江县2020年开发临时性公共服务岗位实施方案》,全县共设置1400个临时性公共服务岗位,安排在51个贫困村每村10个岗位,深度贫困村增设10个岗位,在派驻了第一书记的行政村和社区设置5个岗位,针对乡镇有重点旅游、经济开发项目的可多设置3-5个岗位。临时性公共服务岗位主要在本村内从事保洁保绿、道路河道维护等公共服务工作,每月补助300元,目前共吸纳1330名贫困劳动力、返乡农民工等人员上岗就业。
二、推进技能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开江县积极主动对接各部门、各企业,开展电话、视频、微信宣传,通过线上“预吹风”,上门“来推动”的方式,鼓励企业组织职工开展线上培训并给予补贴。截至目前已与县内86家企业对接,5家企业330人已完成线上培训,并为4家企业发放职业提升补贴13.14万元,1家企业正在申报补贴,预计补贴资金6万元。线上培训实现职工岗位技能有力提升,有效增加企业职工稳定性,有力推动复工生产。
三、稳岗返还到位,确保就业平台。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的标准,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的50%给予稳岗返还。开江县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电话联系等方式对开江蜀阳单采血浆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江县支行等52家企业进行了宣传,28家企业进行了稳岗返还申报,已兑现资金补助76万元。同时,大力向对接企业进行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知识宣讲普及,鼓励企业参保,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确保就业平台。
四、助力民众创业,扩充就业机会。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农民工创业发放担保贷款,因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可申请展期不超过1年,县财政继续给予贴息支持。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电话联系等方式广泛宣传,截至目前有100余人申报一次性创业补贴,其中83名为返乡农民工,已为9人发放补贴9万元。为1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55万元。通过鼓励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扩充就业机会,稳定就业大局,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五、提供见习岗位,鼓励就近就业。我们广泛宣传,精心组织,积极引导和鼓励16-24岁的失业青年就业见习,认定县文体旅局、县医疗保障服务中心等40余家就业见习基地,提供就业岗位150余个,截至目前,共吸纳49名青年参加见习。对吸纳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以及因疫情无法返岗的农民工就业,且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给予1000元/人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组织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到企业就业,并协助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的,按不低于300元/人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
六、创新扶贫载体,深化就业服务。主动联系扶贫车间,开展“一对一”服务,了解其复工复产计划,宣传企业申请复工复产程序。截至目前,共有6家扶贫车间复工。同时,积极开展2020年就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基地创建工作,积极对接1家企业筹建扶贫车间、1家企业筹建扶贫基地相关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