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大家谈系列访谈举行第二场访谈,市经信委、市政府金融办、市国资委和市科技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如何科学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有效激发内生动力,促进达州由经济大市向经济强市跨越接受了记者采访。
记者:市委四届六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经济发展高质量,要聚力打造“6+3”重点产业。请问我市将如何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市经信委主任刘传政:达州要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成为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重点、难点、希望在工业。因此,在市第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要突出抓好“六大产业”,构建现代工业新格局。这里的“6”是指工业领域的“能源化工、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6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站在全市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把“建筑、旅游、物流”3个重要产业加了进来,形成了现在的“6+3”重点产业。“6+3”既涵盖了“一二三产业”,又突出了发展重点,特别是工业上的“六大重点产业”,既与省上“5+1”现代产业体系完全契合,又结合了达州自身的产业基础、未来发展方向,是达州顺应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的科学判断和理性抉择。
抓产业、促发展是经信委的根本职责。我们制定了《达州市推动六大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落实了责任分工;建立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牵头成立了六大产业发展推进办公室,在全市选配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组建起了工作专班。对产业规划、招商洽谈、项目签约、选址落地、开工建设等方面进行“一条龙”系统谋划、统筹协调和全程跟进;积极向上争取,将“六大产业”纳入到全省的产业布局,成功争取到省经信委3000万元工业发展资金支持。1至6月,全市“六大产业”增加值增长10.4%,其中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增长较快,分别增长79.3%、18.6%、14.1%。
下步,我市将狠抓招商引资,紧盯世界500强、中国200强企业开展招商活动,新签约落地一批重大项目。实施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培育力度,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支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加快园区建设。加快园区“七通一平”、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产业项目落地创造良好条件。强化要素保障。建立完善水、电、煤、气、运等要素高效调度机制,降低企业要素成本。优化企业服务。在证照办理、融资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业务等,着力打造最优的发展环境。
记者: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办作为金融系统牵头部门,如何认识全会赋予的责任和重担,如何增强金融集聚,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融资支持?
市政府金融办主任聂永生:市金融办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全会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紧围绕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团结带领全市金融系统充分发挥金融职能,以“担当担责破难题,苦干实干抓落实”的干劲,主动担当,
融入新一轮发展中,以新思路新举措开启新篇章,为“12335”总体部署提供金融支持。
加快秦巴地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金融发展的指南。我们将充分利用达州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有利时机,发挥达州金融在区域内金融总量领先的起跑优势,积极做大金融总量,建好金融集聚区,加快建成秦巴地区金融中心。重点做好马踏洞金融集聚中心建设,支持“IFC金融中心”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力争建成秦巴地区金融产业标志性项目;加快地方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改革发展,支持达州银行、达州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强做优,做强金融“总部”实力。
在深化金融改革方面,我市将加大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服务实体经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加快直接融资辅导培育,支持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支持达州保险创新,推进“险资入达”。探索做大做强市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强担保增信分险能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坚决打赢风险“攻坚战”。加快市县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开展非法违规金融活动打击、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银行业和地方准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压降“三大行动”。
记者:推动达州国企做实做强做大,既是达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达州加快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体现。市国资委对贯彻落实会全会精神有着怎样的思考和谋划呢?
市国资委党委书记曾祥勇:近年来,全市34户破产改制企业总体全面收尾,5户粮油企业实现整合重组,3户平台公司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市属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国有资本布局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市委“12335”总体战略布局中,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居于核心地位。概而言之,枢纽打造、中心建设加上环境美好和人民幸福,就是幸福美丽达州。国资委工作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都将始终围绕这个大局去谋划和展开,特别是在建设四川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中要充分发挥夯基垒台、筑墙架梁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
国资系统紧扣市委“12335”总体布局和“6+3”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实施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就是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能、以转型发展为方向、以做实做强为目标”,推动市属国有企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市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突破1200亿元,所有者权益达到300亿元,利润总额突破10亿元,打造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整体实力更强、布局结构更优、体制机制更活、运行质量更高的发展目标。
记者: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在推动达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市国资委又将如何更好地发挥“生力军”和“排头兵”作用呢?
曾祥勇:市国资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运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成果,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按照“3+10”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战略调整主线,坚持一手抓深化改革集聚动能,一手抓战略重组培植优势,引领国有企业资本化市场化实业化发展、集团企业产业化多元化规模化拓展,推动形成平台功能类企业“实体运行、实业发展”,公共服务类企业“一主多业、集团发展”,竞争类企业“市场运作、竞争做强”的差异化定位、开放型发展、共赢式成长的新格局,充分发挥好国有企业“承担社会公共服务、推动城市基础建设、提供优质要素保障、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经济贡献水平”五大功能作用,为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达州国企力量。
记者: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的战略支撑。那么,目前我市科技创新的现状怎样?又将如何培育新动能,向新动能要活力,向高质量要效益呢?
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局长戴婕:目前,全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国家、省、市级创新创业平台100余家,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300亿元,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连续多年稳居川东北经济区首位,专利申请连续5年年均增速达30%以上,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52%。但我市还存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显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等问题。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决定》,就如何加快推进创新发展作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到202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要达到60家;到2025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60%,目标已经明确,接下来,需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
市科技知识产权局将从6个方面着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是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切实推动“十个一批”科技创新举措落地见效,强化与国家和省级科技重大专项的对接,助力构建现代工业新格局。二是培育企业创新主体。实施重点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行动,到2025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费用占GDP比重突破1%。三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四是加速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把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融入到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去,使我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和自主知识产权产出显著提升,助推实体经济腾飞。六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平台,培育一批国家、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打造达州创新创业活动品牌,建设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