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有效控制市中心城区扬尘污染,全面防治大气污染,我市出台了《达州市中心城区大气污染扬尘防治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在十条措施中,既有针对施工现场的“六必须、六不准”,也有大力发展成品住宅,避免二次装修污染,力争到2020年底,达州市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中成品住宅比例达到50%的措施。
《措施》中规定,针对施工现场要加强管控,必须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严格执行文明施工技术规程,全面减少施工扬尘。工地主出入口(包括新建市政道路开挖)必须设置立体冲洗设施,对装载车辆整体进行冲洗喷淋,洗车槽内洗车水应及时更换,确保车辆不带泥上路。基坑土石方开挖必须设置雾状喷淋装置,喷头水平间隔不大于5米,护壁喷锚作业必须湿喷。建筑主体施工必须在楼层周边设置雾状喷淋装置,高度50米以下建筑设置不少于1道、50米以上不少于2道,喷头水平间隔不大于5米。工地堆土和砂石必须覆盖,现场细微颗粒材料必须采取防尘措施。场平施工必须打围作业、设置标识牌,围挡保持干净整洁,临时出入口必须设置移动冲洗设备等降尘除泥设施,绿化施工采用软质材料铺垫隔离路面。
全面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和使用袋装水泥,加强散装水泥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环保达不到要求、无生产资质、无营业执照的搅拌站以及混凝土、砂浆临时搅拌站或移动搅拌站依法取缔。
全力规范渣土运输,减少抛洒引起道路污染。基坑土石方开挖外运必须严格按照市政府对达州市中心城区渣土运输车办理《入城证》的相关规定进行办理,驶入达州市中心城区限行区域的工程运输车辆,申请单位须经发改、扬尘办、住建等部门同意后,送达州市交警支队秩序科审查,并报市政府审批后免费办理“重点工程车辆通行证”。
精准监控工地扬尘,差异化管控建设工地。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建设工地实施精准监控,2017年12月底前,中心城区施工现场实现扬尘在线监测全覆盖,2017年全市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推行扬尘在线监测。要加强施工现场管控,全面减少施工扬尘。
规范堆码场设置,减少装卸运输扬尘污染。2017年12月底,中心城区建成区范围内的沙石堆场全部撤出中心城区建成区,大幅减少装卸运输扬尘污染。中心城区建成区外的沙石堆场必须采取打围、覆盖和在堆场出入口设置立体冲洗设施。
严控门市装修,减少装修扬尘污染。门市装修要采取室内喷水、门口设置挡尘遮蔽物等防尘降尘措施,防止大量灰尘从门市内飘向人行道,严禁占道加工装修板材。
治理城乡结合部道路,减少道路扬尘污染。对中心城区建成区城乡结合部道路两边的排水沟进行治理,没有排水沟的进行规划设置,有排水沟的进行疏通。
加大洗车场建设,减少脏车入城污染城市道路。通川区、达川区、经开区要加大对免费洗车场的建设和经营管理,在城市主出入口科学设置免费洗车场,督促入城脏车自动冲洗。
大力发展成品住宅,避免二次装修污染。从2017年起,将成品住宅建设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建设条件,大力发展成品住宅,大幅度减少装修粉尘、噪音以及建筑垃圾。力争到2020年底,市中心城区新建商品住宅中成品住宅比例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