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人民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各级各部门“十二五”期间应对各种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实现应急资源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减少重复建设,使应急资源的配置和布局达到最佳效果,形成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根据《达州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达市府办〔2010〕2号),现将我市“十二五”综合减灾应急管理专项规划编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统计调查
主要围绕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统计调查和汇总本县(市、区)、本部门应急体系中的应急预案、监测预警、信息与指挥、应急队伍、应急物资、应急通信、紧急运输、培训演练、科技支撑、恢复重建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现状、薄弱环节、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现有的资源布局、现有的存量资源、可直接动用的资源、可调用的资源、可共享的资源、需增加的资源;现有已建项目、在建项目、规划项目等内容。
(一)应急预案系统建设。主要包括:部门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专项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县(市、区)政府和街道(乡镇)、社区(村)应急预案制定情况;辖区内企业(含中央企业)应急预案制定情况;辖区内学校应急预案制定情况。统计分析预案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十二五”期间预案体系建设提出建议。
(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1.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监测系统。主要包括:地震、气象、洪涝灾害、水文、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传染病疫情、动物疫情、食品安全等监测点。2.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危险化学品、突发环境事件、事故灾难预警系统;各类社会安全事件、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预警系统,紧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3.关键基础设施监测监控系统。主要包括:战略物资储备库、重点水利水电工程、重大油气输送管道、重大油气储运设施、重要水上航道、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大型桥梁、重要通信枢纽等。
(三)信息与指挥系统建设。1.专业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主要包括:公安、国土资源、民政、交通、水利、防汛、农业、林业、地震、气象等。2.灾害应急救助信息与指挥系统。主要包括:灾害救助、安全生产、环境事件、公共卫生应急信息与指挥系统,药品不良反应、动物疫病疫情监测系统,反恐应急指挥系统,以及信访、物价、能源和粮食等业务信息系统。
(四)应急队伍建设。1.公安应急队伍。主要包括:公安消防特勤、公安巡警、特警队伍。2.专业应急队伍。主要包括:森林消防队伍、防汛抗旱队伍、矿山应急救援队伍、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水上搜救队伍、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环境污染监测队伍、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队伍等。3.企事业单位专兼队伍。主要包括:矿山、危险化学品、森工、水运、电力、电信等应急救援队伍。4.应急专家队伍。5.应急志愿者队伍。主要包括:依托共青团组织、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基层社区以及其他组织,建立形式多样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已注册的志愿者人数。
(五)物资保障能力建设。1.应急物资实物储备。主要包括:应急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储备库数及库容、库点。2.应急物资生产、加工企业数及生产能力。
(六)紧急运输保障能力建设。1.交通运输综合协调机制。2.公路、水路、紧急运输保障能力。3.重点林区防火道路网密度。
(七)通信保障能力建设。1.公用通信网。2.部门专用应急通信系统。3.应急指挥调度通信网。
(八)恢复重建能力建设。1.事发现场恢复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供电、供水、供气、交通和通信等生命线快速抢修能力,废弃物、污染物的清理和无害化处理能力,灾情信息通报机制,社区、社会捐助点。2.调查评估能力建设。主要包括: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评估标准体系,评估部门和机构。3.避难场所建设。
(九)科技支撑体系建设。1.应急技术支撑系统。主要包括:应急快速检测检验能力,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疫病、中毒等监测、检测、检验能力。2.应急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包括: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技术研究;对地震、火灾、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性物质泄漏、交通运输事故、特种设备事故、群体性中毒、重大疫病疫情、综合减灾等关键应急救援技术研究;安全生产等领域重大应急装备和防护产品的开发研究。3.应急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应急救援绩效评估、各类应急人员资质管理与培训考核等管理标准。
(十)培训与演练体系建设。1.专业培训演练基地。2.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主要包括:编辑应急知识手册、安全常识读本等,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宣传应急知识,开展应急法规和应急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情况。3.应急法规和应急知识培训制度建设。
(十一)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具体案例(1—2个)。
二、组织领导
“十二五”综合减灾应急管理规划是达州市“十二五”规划的13个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做好前期调查统计工作是编制好规划的基础。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我市“十一五”期间应急管理工作成果,充分汲取“十一五”期间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卫生安全等灾害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趋势及危害,研究提出我市“十二五”期间提高综合减灾应急管理能力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和对策措施。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要指定1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该项工作,并请于2月5日前将其姓名、职务和联系电话报市政府应急办。
三、有关注意事项
(一)分级统计。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市级部门负责统计调查本级部门应急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各县(市、区)政府应急办负责统计汇总本县(市、区)应急体系建设的有关情况,直属驻达机构负责统计本单位应急体系建设情况和可调用上级主管部门的应急资源的有关情况。
(二)上报时限。请各县市、区和市级有关部门、单位于2010年3月31日前将统计调查情况一式二份(含电子文本)书面报市政府应急办。内容涉密的请派专人送达。
联系人:聂立超;联系电话:2533953(办),2533908(传),13882831838;电子邮箱:dzyjbwc@126.com。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