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源: | 市政府办公室 | 文 号: | 达市府办〔2011〕13号 | 浏 览 量: |
通川区、达县人民政府,市级有关部门:
《达州市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
达州市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方案概况
1.1 名 称
达州市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1.2 实施期限
2011年—2013年
1.3指导思想
以商务部《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民生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精神为指导,以达州市“十二五”规划为准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在充分利用、规范整合现有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和渠道的基础上,结合我市中心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逐步提高回收集散加工能力,促进达州再生资源行业健康有序向前发展。
1.4 总体目标
通过构建达州市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贯彻落实再生资源回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形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和资源循环体系。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培训制度。争取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达州中心城区100%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达州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生产性废旧金属形成集中收购、拆解、加工和销售产业链条。再生资源主要品种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培育2个以上年销售额上亿元的再生资源龙头企业,实现达州再生资源回收产业化、集团化。
1.5 建设原则
政府引导、部门支持、企业市场化运作,以有利于提高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提升城市形象,有利于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行业管理为出发点,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社区回收站点、回收企业和集散市场为载体,以整合现有网络资源为基础,逐步形成符合我市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规模适宜、设施适用、服务功能较为齐全、管理规范科学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1.6 建设范围
通川区东城办、西城办、朝阳办、莲花湖管委会、西外镇、北外镇、复兴镇,市化工产业园区,达县南外镇、河市镇、幺塘乡。
1.7 建设目标
1.8 建设规模
建设总投资约需5000万元人民币。其中:企业自筹18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争取国家、省、市财政和政策扶持1200万元。
第二章 项目实施的布局规划
根据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现状、目标任务和建设原则,建设期内要形成以社区回收站点为基础,交易市场为核心,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为配套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2.1 社区回收站点
(1)城市社区回收站点布局以每1000—1500户居民为单位建立一个回收站点。乡镇社区回收站点布局以每2500—3000户居民为单位建立一个回收站点。
(2)社区回收站点营业面积不少于
(1)城市大街大道
(2)回收站点场所要相对固定,若属租赁性质的站(点),租赁期不能少于3年。
(3)回收站、中转站门面招牌采用统一规范的站名和设计标准,设计及装修与社区环境相符,突出绿色环保主题,并配齐消防安全设施。
(4)社区回收站点不得有加工、拆解和销售行为,当日回收的再生资源应及时清运到交易市场,做到日收日清。
(5)生产性废旧金属和有粉尘污染,散发异味的三类物资回收站要远离居民居住区。
(6)回收站点由参与项目建设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实施规范化管理。
根据我市中心城区人口及资源状况,结合我省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规范要求,经市再生资源行业管理部门、行业专家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反复论证,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规划见附件。
(1)改建。对社区已有的回收网点要按照布局要求,进行整合改造升级,使之符合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技术规范。
(2)新建。主要利用社区偏僻、闲置、商业价值不大的场地,新建回收站或中转站。同时,新建居民小区按照再生资源体系建设布局规划,应配套建设回收站,方便居民交售。
2.2 再生资源交易市场
其主要功能:一是接收社区回收站点以及机关、部队、学校、工矿企事业单位等交售的再生资源;二是按分类标准、新旧程度进行分拣、整理和加工;三是按市场化运作,实现再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利废企业进场采购;四是旧机动车、二手设备及旧货交易功能。
(1)废旧金属、可利用材交易区:占地25亩,可入驻企业30户。
(2)闲置设备交易区:占地25亩,可入驻经营户30户。
(3)废旧家电、旧货、旧机动车交易区:占地30亩,可入驻经营户80户。
(4)废旧塑料、废纸交易区:占地30亩,可入驻经营户40户。
(5)加工利用园:占地35亩,可入驻经营户20户。
(6)交易市场办公区:占地5亩,修建办公楼、信息中心、接待中心等。
2.3 再生资源物流配送中心
2.4 再生资源信息服务中心
第三章 项目实施的步骤
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按照总体目标,力争3年左右建成,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3.1 第一阶段:2011年5月底前
(1)完成对全市各居民社区现有回收站和再生资源交易经营情况调查摸底。
(2)提请市人民政府组建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领导机构。
(3)提请市人民政府审议通过《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意见》和《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4)办理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前期准备工作。
(5)按照体系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完成试点工作任务,社区回收站点建站率达30%以上。
(6)配合行业协会制订行规行约,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长效管理机制。
3.2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
(1)完成中心城区所有社区回收站点的建站任务,并按“七统一、一规范”要求进行营运。
(2)投入封闭式环保型再生资源运输专用车5辆。
(3)完成对流动收购人员的登记建档工作,并投放流动回收三轮车50台,发放胸卡标识1000个。
(4)完成对所有从业人员的培训任务。
(5)培育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废纸、废钢、废塑料)经营大户,并建设再生资源社区回收中转站2个。
(6)完善再生资源交易市场有关手续,完成交易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任务。
3.3 第三阶段:2012年1月-2013年6月
(1)完成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的全部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
(2)完成物流服务体系的建设任务,继续投放物流车辆5辆,流动回收三轮车50台。
(3)完成市场各种专用设施设备的添置任务。
(4)完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通达州市再生资源回收网站,实现网上收废。
3.4 第四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2月
(1)完成引进经营户入场经营任务。
(2)组织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完成情况进行自查,查漏补缺。
(3)完成建章立制工作。
(4)邀请省商务厅领导和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领导检查验收、总结经验。
第四章 项目实施的具体做法
按照市政府工作意见要求,结合我市网点布局方案及步骤,我市建设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规范按以下办法进行。
4.1 社区回收站点的整合改造
4.2 废旧金属回收的清理整治
根据国家、省(市)综治委和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对现有废旧金属回收、存储场(站)按照再生资源体系建设规范予以清理整治:一是主城区内、居民集中居住区、工矿企业和铁路沿线规定范围内禁止设立生产性废旧金属回收站;二是取缔自发形成的废旧金属和二手设备交易场所;三是市再生资源交易市场建成后,企业和个人一律进入市场从事经营活动。
4.3 流动回收人员的规范管理
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五统一”管理办法,一是由行业协会牵头,联合商务、工商、公安等部门,对现有从事流动回收的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规范回收行为;二是建立健全流动回收人员管理制度和综合考评长效机制;三是由行业协会不定期向社会发布职业需求信息,公开择优录用新增从业人员。
4.4 回收站点管理制度的制定
由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牵头,一是制定中心城区再生资源连锁经营管理实施细则,鼓励企业做强做大;二是制定回收站点卫生、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三是完善回收活动技术操作规范,制发行业公约。
第五章 项目建设的运营管理
5.1 建立再生资源回收标识使用统一管理制度
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标志标识,经审议认可,具有权威性和严肃性。未经统一规划和验收合格的回收站点,不得擅自使用该标志。严禁不合格的回收网点使用该标志标识。
5.2 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纳入我市城市商业网点建设总体规划,建立行政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之间的协调工作机制,确保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规范建设、有序发展。
5.3 建立新增回收站、中转站论证制度
对本方案规划外的回收站或中转站的设立,必须论证其可行性,论证会由市商务局牵头,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参与,广泛听取相关职能部门、社区组织及专家的意见,确保再生资源网络体系建设符合我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5.4 建立市场巡查制度
由再生资源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行业协会参与,配备专用车辆和人员,加强对回收站点的定期巡查,督促经营业主执行行业自律性规范,严禁占街占道堆码、污染环境、噪声扰民、收赃销赃、恶性竞争等违规违法行为发生。
第六章 项目建设组织保障
6.1 建立工作机构
为加强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达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联系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市商务、发改委、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工商、环保、公安、供销社和行业协会等部门负责同志组成。负责研究和协调解决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达州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日常事务工作由达州市商务局和市再生资源行业协会具体承办。
6.2 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相关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将有关项目纳入实施计划,具体落实;协调、处理项目实施进程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推广经验;组织开展对公民保护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宣传教育;负责对外交流、合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资源循环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的有关政策、法规,指导辖区内资源回收、加工、利用工作。
各相关市、县(区)职能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密切配合,形成共识,统一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协调下,坚持全市一盘棋,对再生资源市场进行整治和规范,防止相互推诿、相互拆台。
6.3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同时按照市场规律,动员支持其它回收企业参与项目建设,共同实现达州市再生资源的产业升级,并形成产业集群。
6.4 强化资金支持
达州市再生资源基础建设薄弱,设施设备落后,市场集散和服务功能不配套。社区回收站点的打造、集散市场的建设,整个回收体系的功能完善,仅仅依靠实施企业的财力是不现实的。各级政府要站在便民利民、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高度,从中央、省乃至地方服务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的支持,并出台金融优惠政策,满足实施企业一定的融资需求,保证整个回收体系的正常建设和营运。
6.5 加强宣传和教育培训
依靠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全社会理解、支持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
实施企业要加强对基层收购人员及管理人员从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教育从业人员端正经营思想,提高服务水平,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附件:达州市中心城区回收站点布局规划表
附件:
达州市中心城区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布局规划表
行政 区域 | 社 区 名 称 | 现有网点(个) | 规划站点(个) | 备注 | 行政 区域 | 社 区 名 称 | 现有网点(个) | 规划站点(个) | 备注 |
北 外 镇 | 肖公庙 | 8 | 3 | 朝 阳 办 事 处 | 皂角垭社区 | 3 | 1 | ||
高家坝 | 6 | 3 | 金兰社区 | 6 | 2 | ||||
徐家坝 | 3 | 2 | 西河社区 | 4 | 1 | ||||
东 城 办 事 处 | 会仙桥 | 5 | 3 | 西 城 办 事 处 | 西圣寺社区 | 6 | 3 | ||
北岩寺社区 | 12 | 6 | 永丰街社区 | 8 | 3 | ||||
文江祠社区 | 5 | 3 | 牌楼社区 | 7 | 3 | ||||
文华街社区 | / | / | 荷叶街社区 | 4 | 2 | ||||
二马路社区 | 8 | 3 | 红旗路社区 | 17 | 5 | ||||
胡家坝社区 | 8 | 3 | 小北街社区 | 3 | 1 | ||||
凉水井社区 | 8 | 3 | 大北街社区 | ||||||
张家湾社区 | 4 | 2 | 西 外 镇 | 新锦社区 | 4 | 2 | |||
凤凰社区 | 9 | 3 | 柏阁社区 | 8 | 4 | ||||
凤翎社区 | 4 | 2 | 柏林口社区 | 5 | 2 | ||||
翠屏路社区 | 3 | 1 | 高蜂洞社区 | 1 | 1 | ||||
南岳社区 | 3 | 1 | 白庙社区 | 1 | 1 | ||||
健民路社区 | 5 | 2 | 蒲家嘴社区 | 1 | 1 | ||||
朝 阳 办 事 处 | 团包梁社区 | 12 | 5 | 南 外 镇 | 梧桐梁社区 | 5 | 3 | ||
四合头社区 | 9 | 4 | 曹家梁社区 | 4 | 3 | ||||
塔沱社区 | 8 | 4 | 花溪社区 | 9 | 4 | ||||
金山寺社区 | 3 | 1 | 四合社区 | 18 | 8 | ||||
马房坝社区 | 3 | 2 | 店子梁社区 | 10 | 6 | ||||
龙泉社区 | 3 | 2 | 新南社区 | 13 | 7 | ||||
新酢房社区 | 3 | 1 | 新桥社区 | 28 | 10 | ||||
阳平社区 | 8 | 3 | 叶家湾社区 | 4 | 4 | ||||
钢花社区 | 5 | 1 | 金华社区 | 10 | 5 | ||||
龙爪塔社区 | 8 | 3 | 草街子社区 | 15 | 8 | ||||
红岩社区 | 3 | 1 | 河市镇 | 26 | 18 | ||||
复兴镇 | 8 | 4 | 幺塘乡 | 5 | 2 | ||||
合计 | 389 | 180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信息公开入口 达州市人民政府版权所有 蜀ICP备05031156号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231号主管:达州市人民政府 主办单位: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5117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