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达川区还深入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在生态环保上下足了“功夫”,为“四城同创”打下坚实基础。如今,达川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主要流域出境断面水质总体达到Ⅲ类标准,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0%以上,环境噪声在60分贝以下,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
压实责任
环境问题整改实现长效化
欲破坚冰,政策先行。达川区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区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了《达川区环境保护责任分工方案》、《关于达川区部分行业明确主管部门的通知》等。并层层签订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把考核结果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领导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
为推进环保工作,达川区先后召开28次推进大会进行系统部署,召开10次专题会议专题督促整改工作。同时,对中央、环保部西南督察中心、省、市环保督察反馈和全区大排查发现的336个点位问题,发起“百日攻坚+年度攻坚”重抓问题整改。对未完成整改任务的列出清单公开曝光,对50个突出环境问题实行区级领导挂牌督办;受理省、市环保督察期间来信来电举报问题线索45件;加大环境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力度。
截至目前,建立环保所(办)57个,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区级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覆盖52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个园区、683个行政村(社区);推动建立乡镇(街道办事处)环保所54个;基本完成南城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日收集污水达7万吨;建成农村场镇污水治理厂11个,在建3个,启动建设20个;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区级及以上财政专项资金达5707.88万元;近五年立案处罚177起,移送公安机关8件。
打好攻坚战
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山青、水绿、人居环境好是达川区的目标,因此,如何打好攻坚战成为了当下的“必修课”。
实施减排、压煤、治污、抑尘、控秸“五大攻坚工程”。目前,关闭赵家矸砖厂等重污染企业17家,淘汰大灶及燃煤锅炉54座,搬迁嘉好饲料等粉尘污染较重企业6家,496家餐饮门市安装了油烟净化器,取缔城区主次干道露天烧烤摊点270余处。
实施污染河流综合整治、水污染防治设施建设、饮用水环境安全保障和良好水体保护“四大行动”,先后开展州河、明月江及七里沟、赵映河等小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取缔饮用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排污口3个,关闭违规企业3家。
实施土壤环境监测预警、农用地土壤污染分类管控、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工矿企业污染综合整治、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五大行动”,乡镇场镇生活垃圾被运至达州佳境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置,全区医疗废物全部交由有资质单位规范处置;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序推进,整治涉污畜禽养殖场556家,关闭或搬迁205家。
全面治理工业、交通、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办理因噪声问题引起群众投诉131起。(刘姣 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