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州经开区到达州高新区,看似只是名称的变化,实则却是质的飞跃。多年时间的默默耕耘,传统工业园区被科技、创新“替代”,这份成绩里少不了党建的“身影”。
眼下,面临国家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创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重大机遇,达州高新区牢固树立“党旗红、企业兴,党建强、企业强”的理念,以务实推动国家高新区创建为抓手,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党建引领,砥砺前行激发脱贫动力
“发展集体经济只能通过苦干实干。”这是达州高新区斌郎街道郑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孙军经常念叨的一句话,他也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2019年7月,在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在住建系统工作的孙军主动请缨成为了“第一书记”。了解民情、走访民意……孙军与村支“两委”一班人商议后,确定了走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大力发展桃子、李子、小龙虾等种养殖产业。
“高新区离主城区近,年轻劳动力大都选择外出务工,家里土地撂荒突出。”孙军说,土地流转有流转费,产业有效益了还能分红,有劳动力的还能务工,群众的收入解决了,脱贫也就没问题了。
如今,郑家村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当地群众都走上了脱贫奔康之路。“这个孙书记好哦,不怕苦不怕累。”93岁的村民郭兆明提起孙军就一个劲儿地夸奖,“哪里路不好,水管有问题,产品销路不好,村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是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孙军就是杰出代表之一。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这折射出的也是达州高新区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成效。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协同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达州高新区高规格健全组织机制,实行“1+2+9+N”攻坚责任体系,成立由党工委、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明确2个乡镇(街道)“一把手”脱贫攻坚负责制,实行9名区级领导“一对一”定点挂包贫困村。
同时,创新“5+3”帮扶工作机制,15名“第一书记”、18名驻村队员、608名党员干部勠力同心,因户施策;4个市级帮扶部门、23个区级帮扶部门、26家园区重点企业主动帮扶、全程参与,同贫困群众心手相连、决战贫困。
五年时间,达州高新区2744名贫困人口相继脱贫,9个贫困村如期退出,贫困发生率由4.95%降至0,一举摘掉了贫困“帽子”。
党建引领,汇聚力量做大做强企业
截至2020年10月,达州高新区引进投资企业44家、签约项目48个、投资总金额550.3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41.91%,较2019年和2018年全年招商引资总额分别增长127.6%、264.9%,项目数量和引资总量居全市第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在抗疫期间,达州高新区签约全市首个500强企业浩均发展集团,实现了疫情防控期间产业招商“开门红”。
能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中拔得头筹,离不开党建工作的引领。达州高新区成立了9个由县处级领导牵头、党员干部组成的招大引强小分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聚力开展精准招商、精品招商;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1411”招商引资活动,即每名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全年负责成功招引亿元以上制造项目1个以上、带领党建领航“招大引强”小分队外出招商不少于4次、每个月通报1次领导招商情况、完不成招商任务的绩效考核降低1个等级。
全面推行党员干部全员招商工作制。在招引方面,党员干部主动与有意向的企业对接交流、主动上门寻求洽谈、主动邀请来达考察;在项目发展方面,实行党员干部联系挂包制,即每名党员干部至少联系1家企业,在企业党的建设和发展壮大等方面进行全程指导,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同时,达州高新区还立足“2+1”产业优势,精准对接企业投资需求和发展需求,建立完善企业信息储备库、乡友人才资源库;与清华大学、西南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合作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招引区块链、大数据等各类高端专业人才1000余名、创新团队50余个,还借力瑞莲达、兆纪光电等已落户的前沿科技企业高精尖人才团队;支持园区23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重点实验室、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我们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促进人才、资金、技术、项目同时落户。”达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推动建设的光学实验室、大数据研究院等4个双创平台,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共招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企业12家,居全市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首位。”
党建引领,优化环境助力提质增效
9月7日至11日,达州高新区各级党组织的优秀代表奔赴四川甘孜磨西、磨岗岭、泸定等地,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红色党性教育培训活动。
10月19日,达州高新区领导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厦门大学开班。围绕区域投资环境建设、产城深度融合、产业园区转型升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园建设管理等内容,52名年轻干部参加了为期4天的集中培训。
经济要发展,产业是关键;产业要发展,干部是关键。因此,党性的锤炼,能力的提升,是党员的“必修课”。
不仅如此,达州高新区还出台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10件大事》,明确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年度目标和长期目标,形成了以党工委为中心、基层党组织为牵引、党员干部为抓手的“1+10+N”党建领航产业做大做强机制,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挂包帮扶重点企业和集中攻坚重点项目“最后一公里”行动,将党建延伸至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第一线。
“在抗疫期间,我们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需求10.36亿元,兑现招商引资补助资金1175万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1045万元,解决招工难、职工出行不便等实际问题52个。”达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与此同时,为营造利商、亲商、便商、安商、富商的良好营商氛围,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在高新区投资兴业,达州高新区纪工委监察工委把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立足发展大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监委《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十八条措施》,推动惠企政策落地、引导政商亲清交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根据以往的办理经验,行政审批事项得来回跑很多次,如今不到40分钟就可以办好。”四川中通国芯集成科技公司办理审批事项的工作人员对达州高新区的营商环境连连点赞。(刘姣)